|
|
|
|
夜半歌声谁在听?  |
[ 2007-8-16 22:54:00 | By: 横利 ] |
夜半歌声谁在听?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的那样呦 别的那样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这是罗大佑的《青春舞曲》,在我年轻的时候就爱极了它;那时,我的青春还在,却要歇斯底里的高喊“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而现在我的青春小鸟果真飞走了我却再也无心高歌这一个真实的“一去”。却在这样的一个雨夜,这首歌竟然能被我听到,在静穆中在悲凉中在若有若无的思念中,我用疼痛的双耳倾听着我昨日的希望和悲伤。 我昨日的希望里有一个希望名叫理想,虽然很多人说理想这东西算不上希望,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装满着少年岳飞的“精忠报国”和周恩来的“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我记得我曾在我小学的一篇作文里写“我的理想”里那样写的:我生活在农村,我长大后一定为祖国农村的建设做大贡献。我之所以记得牢是因为那篇作文赢得了语文老师的表扬,在全校公开宣读了我的“理想”。那时的生活,让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拥有理想或希望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后来随着我青春的来到,我惊奇的看到这个世界里竟然有那么多的虚伪和谎言,包括那些曾经赞美和鼓励过我的老师都是如此卑贱而自私的生活着。原来生活是如此残酷,于是我的青春过早的被残酷包围,那时我的青春就充斥了许多的悲观。 我的悲观主要来自于自己和生活的格格不入。我爱读书,但是我不愿意被逼迫着去读;我爱理想,但是我无法忍受自己被指使着去理想;我爱写诗歌,但是我接受不了老师们的指手画脚。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都是在被动的逼迫指使和指手画脚的处境里长大的;处在动荡变革的80年代末,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失望中寻找希望。就在那些喋喋不休的教导和无耻的谎言中,我们的双耳承受了几乎整个90年代的风声雨声和喧嚣声,后来,我觉得我的双耳始终在独自的沉默中无比疼痛。直到3年前,那次在中山大学和一些同龄的却读着博士的朋友们一起座谈“70那一代,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的言辞中都涉及到了两个关键词,那就是“理想”和“疼痛”。或许,正因为“理想”和“疼痛”的双重作用,才使得我过早的领悟到了“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的真谛。
这首歌我们祖先唱了千万次 现在轮到他们的子孙来唱 日月轮回依旧 花开花谢依然 多少青春继续不回 地下埋藏的 为自由付出的代价 是否我们已经忘记 黄花岗的灵魂 他们地下有知 能否原谅我们
这是《青春舞曲》中的第二段,这也是当初这首歌在引进中被遮蔽了的一段,也是后来在所有我能唱的甚至是我听到过的歌词里最动人的一段。我狂热的迷恋上了那些由“祖先,子孙,日月轮回,花开花谢,青春”所构成的语境,那是诗歌的语言在表达生命的平淡和意义;而后面的那些“自由,忘记,灵魂,原谅”构成的则是对现代的批判和抗争,那是一种思想的语言在诠释着生的意义或者没有意义。我迫不及待的迷失在歌的世界里,其实那那里是歌,而是一种对青春的自我否定和痛苦批判。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否定和批判更能触及我们麻木的心灵的呢?就在90年代,我经历了盲流生涯,也经历了理想追求的过程,更经历了在信仰的怀疑和肯定中的彷徨,而后,我终于走到了青春的尽头;就在那个尽头,我才真正意识到歇斯底里的叫喊不是青春,放荡不羁的狂欢不是青春,自甘堕落的颓废不是青春……青春是懂得埋藏,懂得自由,懂得代价,懂得忘记,懂得灵魂,懂得原谅的精神之旅,青春让我们耳疼,青春让我们心疼,青春让我们目瞪口呆的逼视着这无道的世道。而这些,我们能做到吗?而此刻,罗大佑沧桑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交叠起一场无法磨灭的旧梦。我知道,我已经青春过了,即使那时我并没有真正的懂得青春。和着罗大佑的歌声,这一刻,我的心无法抑制的湿润了……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的那样呦 别的那样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
|
|
|
Re:夜半歌声谁在听? |
[ 2007-8-17 18:01:00 | By: yonghengdejiyi ] |
到我那踩踩把 |
|
|
Re:夜半歌声谁在听? |
[ 2007-8-18 4:17:00 | By: marsLQ ] |
偶最喜欢听夜半歌声咔咔... 罗 |
|
|
Re:夜半歌声谁在听? |
[ 2007-8-20 10:25:00 | By: yanran ] |
一个很[叛逆的人~~呵呵 |
|
|
|
|